鎂是人體中第四大豐富的礦物質,缺少鎂是什麼原因,有什麼症狀?缺乏鎂人體就無法維持正常運作。但人體是無法自行生產鎂的,因此需要從飲食中獲取。此篇文章就告訴你人體缺乏鎂造成的原因、症狀、鎂的益處及鎂的食物來源。
鎂是什麼?
鎂(Magnesium)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營養素,它可以幫助人們調節新陳代謝、神經傳導、降低血壓、對抗發炎、改善失眠等等,是有「細胞活動的守門人」的稱號。鎂也是對抗壓力的重要元素,一但缺乏鎂除了會變得急躁、容易緊張、抗壓性降低,在身理上的症狀更是會接踵而至。
鎂有哪些功效?
- 肌肉和神經功能調節
鎂是神經系統正常運作所必需的。它有助於神經傳導,幫助肌肉的收縮和舒張,維持心臟的節奏穩定。鎂的不足可能導致肌肉抽搐、痙攣和心律不整。 - 骨骼成長與維持
鎂有助於增強骨骼結構,可減少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研究指出,鎂會結合第一型膠原蛋白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能有效幫助骨質修復。 - 能量代謝
鎂參與細胞內多種代謝過程,包括能量的產生和利用。它有助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謝,進而影響能量的產生,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 - 免疫系統支持
鎂對免疫系統的功能也有影響,它可以幫助調節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強抵抗力,對抗感染。 - 改善消化功能
鎂可以在腸道內引起水分增加,軟化大便,並刺激腸道蠕動,使大便更容易通過腸道,從而緩解便祕的情況。 - 紓解壓力、改善失眠
幫助舒緩焦慮,也有其他研究證實鎂可以幫助減輕憂鬱,所以有助對抗心理壓力,幫助心情放鬆和進而提高睡眠品質。 - 血糖控制水平
鎂對胰島素的分泌和敏感性有影響,可能有助於穩定血糖水平,減少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缺乏鎂的原因?
鎂的缺乏症也稱為低鎂血症,其定義為血清中含鎂水平低於1.8 mg / dL(<0.74 mmol / L)。低鎂血症除了因為鎂的攝取不足、胃腸道或腎臟流失增加或從細胞外到細胞內的分佈異常所致以外,遺傳性或後天性腎臟疾病也可能導致鎂流失增加。大多數低鎂血症患者初期無症狀,直到血清含鎂濃度降至1.2 mg / dL以下才出現症狀。
美國醫學博士卡洛琳‧狄恩在《鎂的奇蹟》書中指出,與缺乏礦物質「鎂」有關,不只是這些疾病,人體的56種常見疾病,舉凡心臟病、三高問題、失眠、體臭、蛀牙……等,都可能源自缺鎂。
缺乏鎂常出現的症狀與疾病
鎂缺乏症,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健康問題,某些情況下,缺乏症可能無法得到充分的診斷,通常直到的水平嚴重降低才會出現明顯的徵兆。而低鎂血症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1.肌肉僵硬和抽筋
抽搐、顫抖和肌肉痙攣是鎂缺乏的跡象。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癲癇。科學家認為這些症狀是由於鈣大量流入神經細胞引起的,而神經細胞過度興奮或過度刺激了肌肉神經。
2.心理健康障礙
心理健康障礙是鎂缺乏症的另一個可能後果。這些包括冷漠,其特徵是精神麻木或情緒低落。甚至可能導致譫妄症和昏迷。
3.骨質疏鬆
許多因素會影響造成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包括老化、缺乏運動、維生素D、K攝取不足,而鎂缺乏也是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之一。鎂缺乏可能會直接削弱骨骼,也會降低血液中鈣的含量,而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
4.疲勞及肌肉無力
疲勞是一種以身體或精神疲憊或虛弱為特徵的疾病,是鎂缺乏症的另一種症狀。每個人都會不時感到疲勞。通常這只是意味著需要休息,但是嚴重或持續的疲勞可能是健康問題的跡象。鎂缺乏的另一個更具體的跡像是肌肉無力,這種症狀通常是由於肌肉細胞中的鉀缺乏引起的,但鎂缺乏也是一種與之相關的疾病。
5.高血壓
動物研究表明,鎂缺乏症可能會增加血壓並促進高血壓,這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雖然人類缺乏直接的證據,但一些觀察性研究表明,鎂缺乏或不良飲食攝入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
6.哮喘
患有嚴重哮喘的人,鎂含量往往比沒有哮喘的人含量低,研究人員認為,鎂的缺乏可能會導致肺氣道內肌肉中鈣的積累。這會導致呼吸道收縮,使呼吸更加困難。
7.心律不齊
心律不整或心律不齊是鎂缺乏症最嚴重的症狀之一,在大多數情況下,心律不齊的症狀較輕。但嚴重時,它可能會導致心跳之間的停頓。
8.中風
鎂幫助碳水化合物讓身體產生能量,缺乏會引起糖耐量異常,代謝方面的改變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在實驗中已證明缺鎂可引起高三酰甘油和高膽固醇血症。 研究鎂和心血管疾病的Mildred Seelig博士指出:「低鎂與心血管危險因素、動脈硬化和軟組織鈣化有關。低鎂是造成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飲食的主要因素。」
9.心臟病
鎂透過控制鈣的濃度,降低血中膽固醇、增進血管擴張,改善心肌缺血與心肌壞死情況,减輕心臟的負荷,達到有效對抗心血管疾病。 科學家Andrea Rosanoff博士表示:「低鎂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其他心臟相關疾病致死的主因,當鈣鎂攝入量不均勻時,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10. 糖尿病
身體缺鎂會造成機體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形成胰島素抵抗,胰島素無法將葡萄糖從血中傳送到細胞內,導致血糖濃度過高中,引發糖尿病症狀。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腎、視網膜及神經病變合併症與缺鎂有一定關係。補鎂可提高胰島β細胞反應能力,改善糖代謝,減少胰島素的用量。因此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時,應補充鎂,這是降低糖尿病併發症尤其是心臟併發症和病死率不容忽視的措施。
含有鎂的食物來源
攝取足夠的鎂對於保持身體最佳機能很重要。它可以幫助人體降低患有心臟等疾病的風險,還能改善血壓、頭痛、情緒和血糖控制。以下是鎂的重要攝取來源。
食物 | 單位 | 含量 |
菠菜 | 一份 | 157mg |
南瓜籽 | 一盎司(28g) | 150mg |
黑豆 | 一杯(170g) | 120mg |
腰果 | 一盎司(28g) | 82mg |
穀物 | 一盎司(28g) | 65mg |
黑巧克力 | 一盎司(28g) | 64mg |
酪梨 | 一顆 | 58mg |
豆腐 | 3.5盎司(100g) | 53mg |
鮭魚 | 一條 | 53mg |
香蕉 | 一根 | 37mg |
鎂的建議攝取量
儘管僅通過飲食就可以每天獲得鎂的建議含量,但大多數現代飲食中富含鎂的食物都很少,如果無法從飲食攝取就應當透過營養補充品來攝取,下表顯示了男女每日建議攝取量
年齡 | 男性 | 女性 |
出生至六個月 | 30mg | 30mg |
7-12個月 | 75mg | 75mg |
1-3歲 | 80mg | 80mg |
4-8歲 | 130mg | 130mg |
9-13歲 | 240mg | 240mg |
14-18歲 | 410mg | 360mg |
19-30歲 | 400mg | 310mg |
31-50歲 | 420mg | 320mg |
51歲以上 | 420mg | 320mg |
註:懷孕與哺乳期婦女建議每日攝取量為350mg與310mg。
過量攝取鎂的副作用與風險
適當攝取鎂並無太多的副作用,就算稍微過量,人體也將自動藉由尿液排出,因此幾乎沒有風險。但如果借由藥劑或營養品補充導致攝取過量可能會有頭暈、昏厥、意識模糊、過敏和血便,出現類似症狀時應立即停止補充並尋求醫生協助。
如果認為自己可能缺乏鎂,可以通過簡單的血液檢查來做檢測。或與醫生交談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健康問題。無論結果如何,都應定期攝取富含鎂的食物,例如堅果,種子,穀物或豆類。這些食物還富含其他健康營養素。在飲食中加入它們不僅可以降低鎂缺乏的風險,而且還可以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找不到您要的嗎?加入社團諮詢:維他命保健食品交流團,或提交您的問題。
延伸閱讀
資料參考:
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magnesium-deficiency-symptoms
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magnesium-supp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