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乳頭出現小白點擦不掉?」、「哺乳中,小白點怎麼一直出現,還會痛?」許多哺乳媽媽,常出現因為小白點造成的哺乳不順暢、塞奶的困擾。可能是因為平時哺乳習慣不當、吃太多塞奶食物而讓小白點反覆發生!若未能即時處理,可能會伴隨痛症、乳腺炎出現。
就讓我們來了解為什麼會有小白點、小白點吃卵磷脂有用嗎?還有怎麼移除小白點更有效!
哺乳發生小白點4大原因
- 飲食太油膩,導致奶水過於濃稠
- 哺乳姿勢不正確,過度摩擦乳頭
- 擠奶器使用不當,導致乳頭受傷破皮形成結痂、水泡
- 擠奶時間不固定、延遲擠奶,奶水淤積阻塞乳腺
哺乳小白點是什麼?
因為哺乳姿勢不正確摩擦破皮、乳腺受到壓迫淤積乳汁,或是飲食導致母奶太濃稠,而使乳頭上出現像是水泡、粉刺的白點,可能是黃色、白色或透明狀的小白點!
主要是因為母奶中的油脂含量量高,進而變成稠狀物質(或稱凝乳塊)堵塞在乳腺出口。當小白點出現時,常會伴隨母奶擠不出來、塞奶硬塊或是疼痛感。
雖然它小又不起眼,小白點卻是提醒妳乳腺已經阻塞的重要信號!
常見處理小白點的方法
若非專業醫療人士,千萬不要自行用針挑破小白點,感染風險較大也無法一勞永逸。在小白點出現期間,也先停止熱敷動作,或力度過大的擠壓動作,讓乳腺管不會進一步發炎而雪上加霜。在奶水出不來情境下,建議先食用卵磷脂並透過下面提到處理方法調整哺乳習慣,搭配清淡飲食,才有助於解決反覆發生的小白點。
一、軟化去除小白點
可以透過鹽水浸泡、橄欖油濕敷或是卵磷脂濕敷來軟化小白點的角質,就可以輕鬆擦掉小白點。
解決方法 | 說明 |
鹽水浸泡法 | 準備碗或盆子倒入溫熱的鹽水,或生理食鹽水 將乳頭泡進裡面大約10-15分鐘,再拿毛巾擦掉小白點。 |
橄欖油濕敷法 | 準備冷壓橄欖油、植物油,使用化妝棉或紗布濕敷於乳頭上,大約3-5分鐘後,再按摩軟化角質,即可用毛巾輕鬆擦掉小白點。 |
卵磷脂濕敷法 | 準備一顆卵磷脂並剪破,直接濕敷在小白點上。 大約3-5分鐘,幫助小白點乳化成小分子脂肪酸。 |
二、多親餵疏通乳腺
若寶寶有正確含乳,可以有效排出淤積的奶水
也建議哺乳媽媽換不同親餵姿勢,讓各個位置的乳腺都能被疏通。
▋深入了解:【母奶媽媽票選】最佳的6種哺乳姿勢
三、厚敷羊脂膏,保護乳頭
乳頭上有破皮、結痂處,可以厚敷羊脂膏,減少傷口與衣服的摩擦,進而讓小白點不會進一步惡化。
如何預防哺乳小白點?
一、多補充水份
建議每天喝至少2500cc的水分,避免乳汁變得過於濃稠
可以用大水壺裝水,並設鬧鐘來提醒自己補充足夠飲水量。
二、每天補充卵磷脂
卵磷脂具有「乳化」功能,能溶解母乳中的脂肪,讓哺乳奶水自然就能順利排出。
建議選擇單方的卵磷脂膠囊,100%卵磷脂成分,能有效針對乳腺阻塞改善對症下藥。
同時,不用擔心像粉狀卵磷脂常出現受潮、因胃酸降低吸收效果的情況。
▋推薦參考:【產後哺乳媽咪分享】2022年十大卵磷脂推薦
三、調整寶寶正確含乳姿勢
將寶寶下巴對準乳房,才能有效發力而吸出乳汁。
同時減少咬乳頭導致受傷、結痂而出現小白點的狀況。
四、少攝取高油脂食物
飲食營養均衡即可,避免過量食用容易塞奶的食物,像是雞排、豬腳、起司、薯條、珍珠奶茶或是榴槤。
哺乳期間也盡量避免食用麻辣鍋、蛋糕、糯米類(肉粽、油飯)、全脂牛奶等食物
五、養成定時親餵/擠奶的習慣
定時排出奶水能夠預防乳腺阻塞,避免淤積乳汁變成凝乳塊,小白點又找上門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