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 40%的孕婦有貧血的問題,多數孕婦的貧血問題都是缺鐵造成的貧血,懷孕期間,因為鐵質的需求大增,若沒有攝取足夠的鐵,容易造成媽媽頭暈、疲憊,也可能影響寶寶的發育和成長。究竟有哪些缺鐵性貧血的症狀,遇到了又該怎麼辦呢?
孕婦為何會有缺鐵性貧血?
懷孕過程中,為了供給寶寶養分及胎盤發展所需,血容量會上升,孕婦身體儲存的鐵需要供應這些日漸增加的血漿和血球,若鐵質補充不足,缺鐵性貧血就很有可能發生!
孕婦貧血症狀有哪些?
以下幾點是常見的懷孕缺鐵症狀,若出現這些症狀,應該要正視自己的飲食,若缺鐵症狀加深,媽媽可能會有產後憂鬱,生產時更容易因失血而休克,需要大量輸血,寶寶也可能因為缺鐵而早產、過輕,影響到新生兒的心理、動作及智力發展。
- 極度疲憊、虛弱
- 皮膚蒼白
-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 胸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 頭暈、頭痛、頭重腳輕
缺鐵性貧血的高風險族群
- 經產婦(特別是懷孕間隔小於六個月者)
- 體重過輕或過胖
- 糖尿病
- 愛滋病毒感染
- 不正常子宮出血病史
- 多胞胎
- 素食或抽菸
缺鐵性貧血的飲食原則
隨著懷孕的週數增加,每天的鐵需求也逐漸增加,孕婦在懷孕中需要攝取及維持足夠的鐵。

1. 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
- 深綠色蔬菜
植物性來源的食物含有豐富的非血紅素鐵,深綠色蔬菜如:紅莧菜、紅鳳菜、甜碗豆等,有助於增加鐵的攝取量。
- 適量紅肉與肝臟
動物性來源的食物含有血紅素鐵,鐵的吸收率較植物性來源的鐵高。像是豬肉、牛肉、羊肉及肝臟都是良好的鐵質來源,但不應該過量攝取,以免造成膽固醇過量或肥胖情形。
- 適量海產類
海鮮的油脂含量較少,與動物性來源的食物相比之下,熱量較低,且富含礦物質「鋅」,鐵的含量不輸肉類,也是媽咪補鐵的好選擇。高鐵質含量海鮮如文蛤、章魚、蚵仔、牡蠣等。
- 含血紅素的保健食品
一般飲食補充的鐵,其中僅有10%~15%會被人體吸收,日常生活也難以補充大量動物性鐵質,因此,對於需要大量鐵質的孕婦來說,可以選擇含鐵的保健食品,補足身體所需的營養素。

2. 維生素C增加鐵的吸收
在餐後食用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柑橘類、芭樂、奇異果等,可以更有效的幫助鐵質的吸收喔!
3. 盡量減少隨餐喝茶及咖啡
因為鞣酸和咖啡因會與鐵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減少鐵質的吸收,所以喝茶或咖啡盡量與進食、補充鐵劑間隔兩小時以上。
結語
如果孕婦被診斷為缺鐵性貧血,單單靠飲食補充是不太夠的,需要另外補充口服鐵劑,通常在補充鐵劑兩周後,血色素就會明顯回升了!缺鐵性貧血是孕婦最常見的貧血原因,但要避免貧血的不舒服也相當簡單,只要平時多補充鐵質、維他命C,就能讓孕期過得更舒適喔!
資料來源
https://www.tma.tw/files/meeting/N20201130114117_001.pdf
延伸閱讀
人體必備「血紅素鐵」是什麼?帶你一次搞懂鐵質功效、副作用 、怎麼吃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