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番紅花(藏紅花)大家可能對它的印象就是在料理上會添加的香料,但其實它的功效不只有這樣,除了能夠做成化妝品、香料外,也被拿來作為保健食品的材料,能夠改善勃起障礙、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女性經期、助眠也有幫助,接下來就跟著GK健康網帶您了解番紅花的獨特價值吧!
番紅花是甚麼?
番紅花又稱藏紅花,為全世界昂貴的香料,有「舌尖上的黃金」之稱,因香味及風味獨特備受稱讚,常被用來做為裝飾的調香料、染料及化妝品外,也被發現對於人體的健康有顯著的效果,而番紅花採收卻非常繁瑣,必須由人工方式採收且必須在日落前傍晚完成,以免失去營養價值。
誰適合補充番紅花
1.力不從心熟齡男性
2.滋補強身的銀髮族
3.工作壓力大上班族
4.更年期困擾的女性
番紅花有甚麼功效及作用?
番紅花生長於西班牙、印度、希臘、義大利等地區,因獨特的植化素,包含藏花素(crocin)、番紅花醛(safranal)、苦番紅花素(picrocrocin)等,可用於抗氧化、改善憂鬱、改善勃起障礙、幫助睡眠、舒緩情緒等作用,類似於GABA、色胺酸、精胺酸。
(一)良好的抗氧化劑
番紅花富含豐富的抗氧化劑,有助於對抗細胞損傷並預防癌症或其他疾病,研究指出對於大腦及神經系統有益,可在飲食中添加些番紅花增加抗氧化效果。
對於神經系統及認知方面的幫助: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99112/
(二)緩解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容易出現易怒、憂鬱、體重增加及女性更年期障礙,進而造成生活質量變差產生負面情緒,而番紅花中含有血清素根據研究能夠改善經前症候群的症狀。
關於番紅花對於PMS的影響: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85324/
(三)改善勃起功能障礙
男性不孕及更年期障礙一直是很重要的課題,番紅花的功用除了抗發炎、消除自由基,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根據研究發現番紅花對於改善勃起幫助也有正向的發展。
關於番紅花對於勃起障礙的改善: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87435/
(四)安穩入睡、緩和焦慮
番紅花中含有番紅花素、番紅花醛等活性物質,難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但 2020 年一項人體實驗發現,一天兩次、連續 4 週每天攝取 28 毫克的番紅花萃取後,實驗對象的睡眠品質出現顯著改善,包含睡眠中斷次數減少、清醒時精神狀態更好,入睡所花費的時間縮短、睡眠質量提升等。
(五)改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大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影響的原因多半是: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根據研究發現長期補充能降低舒張壓、體重和腰圍。
關於番紅花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502528/
(六)有益阿茲海默症
目前並無可以治癒阿茲海默症的方法,但研究表明番紅花能夠減緩其進展並緩解症狀
關於番紅花對於慢性壓力與阿茲海默的影響: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753332220311872?via%3Dihub
番紅花的副作用及不適用族群
番紅花若攝入超過建議量,可能會引起頭暈、噁心、嘔吐及腹瀉,甚至可能有手腳麻木、刺痛感及皮膚發黃。
1.孕婦及哺乳女性不適用
可能引起子宮收縮或出血導致流產。
2.已有服用情緒藥物、低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上述情形者請勿食用,以免與醫生的療程、藥物產生影響而導致惡化。
3.躁鬱症患者
番紅花可能引發躁鬱症興奮及衝動,不建議躁鬱症患者食用。
4.對黑麥草(Lolium)、橄欖(Olea)和茄屬(Salsola)植物過敏者
可能誘發過敏反應(如:蕁麻疹、鼻塞或呼吸困難)。
5.請勿食用高劑量
請勿一天食用(200至400mg)以免紅血球與血小板減少。
番紅花安全劑量
依動物實驗推算出若每日攝入少於1.5公克番紅花對人體無毒性反應,但超過5公克有毒性反應出現,超過20公克有致命的風險。若以達到舒緩助眠效果,其實很難單吃番紅花吃到建議劑量,所以萃取物為較佳的選擇。
看完了上述營養師的介紹,你是否也對番紅花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了呢?補充番紅花建議選擇含有葡萄多酚、藏紅花的EnoSTIM專有配方,更要注意的是自身的狀況是不是適合使用番紅花,建議不清楚的話可以先和醫師諮詢,詳細討論後再作使用,才能達到最好的增強體力效果又不傷身哦!
參考來源
1.Sampathu, S. R., Shivashankar, S., Lewis, Y. S., & Wood, A. B. (1984). Saffron (Crocus sativus Linn.)—Cultivation, processing, chemistry and standardization.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20(2), 123-157.
2.Mzabri, I., Addi, M., & Berrichi, A. (2019). Traditional and modern uses of saffron (Crocus sativus). Cosmetics, 6(4), 63.
3.Moshiri, M., Vahabzadeh, M., & Hosseinzadeh, H. (2015).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affron (Crocus sativus) and its constituents: a review. Drug research, 65(06), 28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