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是不受大腦控制的神經,他負責掌管人體的器官、血液循環、免疫荷爾蒙三大系統,像是呼吸、心跳節律、體溫調節、消化吸收等等都與自律神經有著密切的關係。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交感、副交感神經兩者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他們會配合著身體的狀況來自動相互調節,例如交感神經促進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促進血管舒張,兩者如無法相互調節,久而久之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大大小小非自願性不協調的症狀。(1)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因素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因長期環境壓力而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以下列舉幾種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疾病:
- 糖尿病
- 類風溼關節炎
- 乾燥綜合症
- 腸胃潰瘍
- 缺乏維生素B
- 缺乏維生素E
自律神經失調引起較為常見症狀
不管是先天性格或是後天疾病、環境壓力,一旦交感、副交感神經受到擾亂而導致無法相互調節,人體各器官就依照部位開始發生神經失調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
- 頭痛、耳鳴
- 腸胃不適
- 生理不順
- 呼吸困難
- 心悸、胸悶
- 四肢麻痺
- 失眠
- 頻尿

能緩解神經失調的5種方法?
若想要緩解神經,身理與心理都需要兼顧,除了吃能幫助神經緩解的藥物,還有那些方法不需依靠藥物也能幫助自律神經失調的緩解呢?
1.腹式呼吸啟動副交感神經
呼吸是少數可以能藉由人控制的自律神經節律,吸氣時可使交感神經活絡,呼氣時可以使副交感神經活絡,藉由呼吸來調節神經可以是快速又有效。
練習腹式呼吸時建議以平躺的方式進行,慢慢地吸氣使空氣往下直到腹部微微隆起,最後再慢慢地將氣呼出,一次進行約10分鐘,慢慢地將神經調節可以讓心跳放慢而達到身體放鬆的效果。
2.適當的運動調節自律神經
人可透過適度的運動來對身體施加適當的壓力,適當的壓力可使人體消耗過於緊繃的腎上腺素進而讓身體休息時達到放鬆的狀態。注意,如果運動過於激烈使得呼吸短而快會使交副感神經無法相互調節反而造成反效果。
3.利用食物營養使神經穩定
腦部中有許多的神經細胞,依靠神經傳導物質來對身體下達指令,各部位收到指令就會有所反應,藉由攝取能使神經穩定的營養來幫助神經調節,例如鈣、鎂、魚油、B群等。
延伸閱讀: 8大營養幫助自律神經平衡!
4.避免熬夜
熬夜對自律神經失調可是非常危險,就算前面神經調整得再好,只要熬夜一次就有可能使之前的努力功虧一簣,夜間本是使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的時間,如果熬夜不休息反倒會使交感神經持續作用,而副交感神經無法發揮,神經無法相互調節,失調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2)
延伸閱讀: 想要擁有好睡眠,5大助眠保健品排行榜推薦
5.適當的舒緩情緒
情緒長期過於高亢或是低落都會影響交副神經的作用,如果過度壓抑也會使問題更加嚴重,適當找個能夠發洩情緒的出口對神經調節也有幫助。

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種疾病,人們常因先天上的性格或後天上的疾病才使自律神經失調發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正確的觀念態度,對於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會有正面的幫助,但如果症狀長期持續而久久無法改善,還是應盡快尋找專科醫師的協助。
延伸閱讀: